top of page
搜尋

志道 遊藝

himan56



2016年6月日本設計巨匠柳宗理百年誕辰回顧展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,

展場海報節錄一段柳宗理隨筆

設計的型態美,光靠表面化妝粉飾無法營造,必須從由內而外一點一滴展現.

真正的美是孕育 產生,而不是用創造的.

設計是一種有意識的行動,然而,違反自然下的有意識行動卻會變得醜陋,

因此要保持盡可能遵從大自然定律的意識,這股意識在設計行為中,到了極致就會成為無意識

而在到達這個無意識的境界,美就會油然而生。


句中所說《大自然定律》就是傳統文化裡所謂的《道》

他強調日常生活要盡可能保持遵從大自然定律的意識,也就是在行、住、坐、臥之中落實修道的精神。


維持這種《道》的意識,在設計(或任何藝文活動)行為中,到了極致就會成為無意識而在到達這個無意識的境界,美就會油然而生。這是藝術家所追求的境界,要達到這個境界需要用對方法,忍受困挫耐住寂寞,長時熏修日積月累,自然水到渠成的逐步的孕育而生。

清朝劉熙載在他所著作《藝概》書中也有一段文字,和這個論點相互輝映:


詩涉修飾,便可憎鄙,而修飾多起於貌為有學,而不養本體。晉東海王越與阮瞻書曰:「學之所入淺,體之所安深」。善夫!

安養本體就是修道,子曰:志於道,據以德,依於仁、遊於藝。

生活以道為依歸,依道而行是要務也是根本,源清流潔,根深葉茂。


二者也同樣提到: 違反自然下的有意識行動卻會變得醜陋,以及詩涉修飾,便可憎鄙

而修飾多起於貌為有學,而不養本體。

從事文藝活動若是習慣於運用違反自然的意識或是以修飾成習性,離美就愈來愈遠了。

對於處在價值取向偏於急功近利、誇大浮華的現實環境,學人能不戒乎?能不慎乎?

5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20 by MingLiangChiang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